我是原应用数学0902的杨淙文。很高兴能够再次站在这里和大家交流,也感谢老师给予我这次机会。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原应数09级转会计的七位同学,对辛勤培育我们的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留不住的永远是时间。转眼又是一年,我已经是名大三的学生了。新生报到那天我看着一张张全新的面孔,却好似看到了当时的自己,一样的带着些许兴奋、些许激动、些许迷茫。如今我已不再彷徨,对大学生活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以我自己的经历,我主要想跟诸位学弟学妹们讲以下三点经验:
第一, 记住在University的时间绝不是“由你玩”的四年。
2009年9月4日,在走进南财时,我就告诉自己:“今天就是我的起跑线,我一定要认真对待大学四年。”尽管当时我依然很迷茫,对于参见社团、考研、出国、找工作、考证没有一点概念,但我始终坚持一个原则:“认真对待自己做的每一件事,绝不让自己后悔没有努力过。”
或许有人认为刚进大学自己还什么都不了解所以应该先休息玩乐一段时间。等了解了再去努力也不迟。然而社团活动与学习的协调,考研、出国、直接工作哪个更适合自己,大学四年自己要掌握哪些能力,要通过哪种实习锻炼来获取,这些问题的解答不是哪个人能确切的告诉我们的,也不是在宿舍睡觉在网吧玩游戏就能发现的。就像是走迷宫一样停留在一个地方永远找不到,只有通过我们自己边走边探索才能发现。所以从现在开始认真做好每一件事,这样等略有小成的同时也会更清楚大学的路应该怎么走。
第二, 记住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
每当有事情与上课时间冲突时该如何取舍?我的答案是记住自己作为学生的职责。不要轻易舍弃上课时间,如果事情真的很重要,那么记住在课后时间一定要补回老师讲的那一部分内容。
很多同学都问过我高代怎么考的满分。我觉得不是因为我比别人聪明也不是因为我的数学基础比别人好,而是我在学习时踏实认真。我记得周惠星老师有句话:“不要想着睡一觉醒来就学会高代了。”确实学习数学不花功夫是不大可能的。
学过高代的人都知道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是高等代数的核心与难点。这两章节的内容定义定理例题都很多而且内容也是联系紧密的,想要单单凭借老师上课讲就记熟理解透是很难的。所以对于这两章的内容我都是在课前预习时把重要的难的知识点记在本子上,在上课前就对这些知识点有个大致的印象。课堂上认真听,尤其是在讲到定义定理时更要能听懂、理解它们,这样对于知识点又更有映象。课后复习时,我一般都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回顾课堂,默写老师讲到的定义定理例题,尤其是定理的证明和例题的解法。第二步:看课堂笔记和课本,再次理解定义定理并查看自己默写的内容相对笔记课本的遗漏。第三步:做练习题目,归纳总结定义定理题目之间的关系。而且在每章结束时都要对以前章节和本章节做知识框架,将它们之间的联系搞清楚。这点尤其重要。很多同学都感觉到学习数学很难,就是因为数学的定义定理多记不住,在学习新知识时前面的知识点忘记了,导致理解不了学习的新知识,而且长久以来就对这些新旧知识点感觉一片朦胧分不清哪个讲哪个了。构建知识框架不仅能帮我们温习前面的知识点,还能帮我们更深入的研究抓住本质。
因为想考入厦大会计系,所以转会计是我在入学时就定好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个目标必要的条件就是前三个学期的成绩必须达到前百分之十。自然开学时认真对待每门专业课,三个学期后就满足了这个条件。到现在我仍然很庆幸自己曾努力学习过数学分析、高等代数等基础课。不只是因为这让我获得了荣誉,转入了会计,更因为数学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让我对待问题能更深入的思考。这对于我以后的学习帮助真的非常大。就在前两个星期在中财的某节课上老师在讲存货的期末计量时讲到“如果用材料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大于产成品成本,那么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大于材料成本”。老师在解释这个问题时是直接举了个例子用了半节课解释。当时我在听课的同时也依着以前的思维习惯思考为什么会这样,结果发现其实这个问题不过就是因为材料生产的产成品的可变现净值比材料的可变现净值多了加工成本,而产成品成本与材料成本的差异明显也是加工成本,抽象成数学问题不就是“在不等式两边加上同一个量不定式不变号”吗。像这样的经历有很多,而数学就是这么神奇。我想学习数学的益处将伴我一生,我永远不会后悔在数学院学习的两年。
再次对辛勤培育我们的领导、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