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刘亚楠,中共党员,南京财经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21级本科生,现任数学2101班班长,获学习优秀奖学金6次、素质拓展奖学金3次,多次获评“优秀大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称号。积极参加创新实践,获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江苏省选拔赛一等奖;积极参加校园文体活动,获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戏剧(甲)组特等奖。
初心若磐,历久弥坚
刚一入学,刘亚楠同学便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三年里,她以“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要求时刻来激励自己,认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积极宣传党的先进政策。大二时她主动加入了党的二十大青年宣讲团,对党的二十大精神进行普及宣讲,以讲述榜样故事的形式传递青年之声,引导、呼吁身边的青年同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归属感,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在这个过程中,她更加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大学生,肩负时代发展的重任,要以实际行动实现人生理想,让学习与实践成为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笃学慎思,行稳致远
自入学以来,刘亚楠同学始终将专业学习置于首要位置,虚心求教,勤勉研习。面对琳琅满目的专业书籍和抽象的数学概念,她勇于挑战,刻苦钻研,图书馆和自习教室成了她最常出现的地方。在那里,她通过反复练习加深对概念、定理和公式的理解,功不唐捐,刘亚楠同学20余门课程的初次成绩达90分以上,大三学年平均学分绩点4.32,连续六个学期获“学习优秀奖学金”。
青衿之志 履践致远
为了提升综合素质,大一入学刘亚楠同学就加入了学院分团委,先后担任青志部干事、部长,现任数学2101班班长。怀着“热心、耐心、细心”热情为同学服务,工作能力得到学院老师、同学的一致认可,带领班级连续三年获评校先进班级。
心有所爱,行有所成,她为自己的热爱孜孜不倦。刘亚楠一入校便加入学校大学生艺术团,“这是我的选择,当我足够热爱这一选择,并把热爱付诸行动,我便有了不小的收获。”在与桐馨剧社相守的三年,她参与了校史剧《满仓》的创作排练与2022年学校招生宣传片的拍摄,参加过多次期末汇演,并代表学校在第七届江苏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中获戏剧(甲)组特等奖,同年受省教育厅邀请在省话剧院进行优秀作品展演。“其实我在大学之前是一个非常内向的人,从未担任过主要班委,也从不敢在众多人面前演讲、答辩,是一次次舞台给予了我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使我克服了最初的那个腼腆的自己。”
胸藏博爱,聚火成炬
她用每一次志愿的微光,点燃善行的火炬。她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并策划了多次面向敬老院、残障中心等社会弱势群体的志愿服务。每逢周末,她便带领学院志愿者们前往鼓楼社区,走访社区中的独居老人,为他们进行血压监测,陪老人们聊天、读书、画画……平日里在社交软件上面获得的志愿灵感也常常被她付诸实践,她主动向睿泽残障中心工作人员递交志愿策划案,带领学员们进行手工制作。校园核酸检测志愿、餐厅引导志愿和共享单车摆放的志愿岗位上也随处可见她的身影。通过一次次志愿活动,她不断走近社会中残障人士、独居老人等弱势群体,去聆听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真正所需,丰富课余生活的同时,也让她更深刻地体会到“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由于自身对教师行业的憧憬与热爱,23年暑期,她积极响应国家“三支一扶”号召,跟随我校“青心”支教团队一起前往安徽省池州市龙泉镇中心学校进行了为期15天的支教活动。活动期间,她除了认真准备上课教案、幻灯片、教具之外,还与团队伙伴一同为孩子们拍摄剪辑了有关我校特色建筑和南京市著名景点的宣传视频。支教的这些天里,她还主动放弃午休时间,留校陪伴那些因为路程远而不能回家吃午饭的孩子,在每日课程结束之后,她与团队成员们一同用脚步丈量村庄,通过对班上同学的家访,调研当下农村留守儿童受教育现状。“龙泉镇的每一个孩子都很可爱,这次支教让我初尝到了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酸甜苦辣。也让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国家‘三支一扶’政策实行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意识到我此次支教的意义所在。”该支教活动获评2023年高校红十字会“博爱青春”暑期志愿服务优秀项目。
三年初心不改,厚积薄发,只为成为更好的自我。三年来,刘亚楠同学刻苦学习,锲而不舍,努力提升自我;注重实践,勤于志愿,致力奉献自我;爱己所爱,持之以恒,不断发展自我。她说:“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我的每一点进步,虽是微芒,但我相信总有一天会汇聚成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