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学活动

本站首页 >> 学生工作 >> 团学活动 >> 正文

我院赴连云港灌云县开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

作者:李攻明 时间:2025-07-04 点击数:

博物馆参观

2A3FC9

交流分享

合影留念

7月4日下午,我院赴连云港市联合灌云县博物馆,开展“追溯家乡历史,筑牢信仰根基”大中小学思政教育活动。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数”启青禾调研团全体成员与灌云县20余名中小学生携手走进博物馆,在历史文物与青年担当的对话中,搭建起跨学段思政教育的桥梁。

文物前的“沉浸式”课堂:触摸家乡千年文脉

“大家看这枚汉代铜镜,纹饰里藏着古人对生活的美好期盼。”灌云县博物馆讲解员的生动讲解,让展厅瞬间变成鲜活的历史课堂。青铜器皿的锈迹、明清古籍的墨迹、革命时期的老照片……在讲解员的引导下,中小学生们贴着展柜玻璃仔细观察,时不时掏出纸笔记录,“原来家乡的盐文化从汉代就这么兴盛了!”一名初中生指着“煮海为盐”复原场景感叹。大学生们则化身“历史翻译官”,用数学建模思维分析古代水利工程图纸,“这些沟渠走向和现代灌溉系统的拓扑结构有共通之处。”调研团成员李同学的讲解,让抽象的历史智慧与专业知识碰撞出火花。

青年声音里的信仰接力:从历史纵深到振兴前线

“常州三杰瞿秋白在青年时期就立下‘为大家辟一条光明的路’的誓言,这和我们用数学模型助力乡村教育资源优化的初衷是一致的。”在交流分享环节,大学生胡同学以江苏红色人物为例,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青年对话”。他展示的调研数据图上,灌云县乡村学校的师资分布、课程设置等信息被转化为直观的数学模型,“我们正在用专业知识测算教育资源缺口,这就是建设家乡的具体实践。”

中小学生们也争相分享感悟。“看到革命烈士的家书,我才知道现在的教室有多珍贵。”一名小学生攥着参观笔记,声音里带着激动,“以后要把家乡故事讲给更多同学听。”现场,大学生与孩子们围坐成圈,让红色基因在互动中自然传承。

活动尾声,大中小学生共同在横幅前合影留念。这场跨越年龄的思政课,以历史为锚点,以专业为帆桨,让信仰根基在触摸家乡脉搏的过程中愈发坚实。

上一条:我校第十六届数学文化节开幕 下一条:我院召开第二十二届团委换届大会

关闭